内部孵化与外部孵化
之前与一个朋友聊天,提到他们正在规划中的内部孵化部门。公司本身体量已经很大,主营业务也是流量入口级的平台。提到的问题是:
内部孵化与外部孵化有什么区别?
之前没有系统性地思考这个问题。外部孵化的例子其它文章中已经提到过多次。内部孵化的例子有:Disney、IBM、Microsoft、Google、Facebook、Tencent、Baidu、EMC、eBao等公司。
被问及这个问题,直觉的反应是:内部孵化参考Google X,外部孵化参考Microsoft Ventures。
虽然乍一看他们都是大公司内部的战略投资及孵化部门,但是具体的操作方式和理念还是有很大差异的。
之后的文章中我们独立分析Google X与Microsoft Ventures。
基本信息
- 时间:2013年6月25日。
- 部门:由原来旗下多个投资机构整合而成,属于风险投资部门,为初创公司提供资金、建议以及计算和软件服务。
- 位置:3个办事处:位于莫斯科、圣保罗、西雅图,西雅图为总部。7个加速器:位于印度班加罗尔、中国北京、德国柏林、英国伦敦、法国巴黎、美国西雅图、以色列特拉维夫。
负责人
- Stephan Jacquemot:Principal,负责德国分部。在加入微软之前,专注于德国的创业和创新。曾任职A9C Capital WLL的行政副总裁。
- Hanan Lavy:Director,负责以色列分部。加入微软之前,曾任惠普R&D部门负责人,后创立了United Parents(解决孩子的安全上网问题)。
- Jean Ferre:Managing Director,负责法国分部。
- Wesley Knowles:Operating Manager ,负责英国分部。加入微软之前,供职Johnson Controls。
- 林为千:大中华区负责人,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总裁助理兼运营总监,战略合作与外包事业部总经理,负责推动微软各大产品事业部门在中国的战略投资。加入微软之前,曾任Symbio Group 策略和业务拓展副总裁。
特点

Microsoft Ventures由三部分组成,包括微软原BizSpark在内的创意成长社区、可进行3-6个月企业孵化的孵化器项目,以及来自Microsoft Ventures的种子投资,覆盖了创业周期中从创业想法到创业者和VC退出的各个环节。
- BizSpark社区:提供技术和合作伙伴资源,与创业者共同探讨如何把想法变为商业。
- 云加速器:为初创企业提供办公场地、技术平台、创业指导与培训、产业链资源、投资机会、法律支持等资源,助力初创企业成长。
- 种子资金:对原有加速器模式进行补充,初创企业将有可能获得种子资金支持,乃至后期的投资或收购。
Microsoft Ventures在中国设立了微软云加速器。至今,共招募了5期,每期数量控制在10-20家。最早着重投入云计算的一些初创企业,之后关注的都是时下最火热的领域:云计算细分领域、移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智能硬件、互联网金融。
免费提供
- 6个月办公空间(中关村核心地段)
- 两年内共计价值6万美元额度的Windows Azure云平台服务及微软软件和开发工具
- 行业专家及技术专家组成的导师团的指导
- 全球客户路径对接
- 重点是不占股,也不会持有在此项目期间开发的知识产权
目的
“微软投资这些初创企业就是投资未来”——林为千
当这些创业企业逐渐壮大,他们对于Windows Azure云服务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,这自然会给Windows Azure云服务业务带来帮助;同时,这些初创企业也会在应用Windows Azure云服务的过程中为微软该业务的发展不断提供建议,帮助微软云服务业务的持续开展。
“我们并不排斥收购微软创投加速器中的企业”——高欣欣
这句话也透露出微软在开展创投加速器过程中的另外一层想法。与其自己投大量的人员和精力在一些新兴领域,倒不如让通过孵化器扶植一批新兴企业去试错,也为自身的业务发展积累经验。
经典案例
- Testin:第一期项目。全球最大的APP真机自动化云测试平台,已有20多万独立的应用在云测上做过测试,包括微信在内的几乎所有主流的移动APP都曾与云测有过不同层次的合作。云测先后拒绝了腾讯、百度、阿里的投资,最终选择了IDG的990万美元的首轮融资
- 为知笔记:第二期项目。提供基于笔记的轻量化团队协作平台,满足的企业中的小团队笔记记录、共享和协作沟通的需求。已获戈壁的1000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。
- 91金融超市:第三期项目。被称为“金融产品沃尔玛”,该平台将潜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、需求及资质证明等数据匹配给相应的金融机构,金融机构则根据上述数据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,使得传统“线下金融中介”服务开始朝互联网化转型。2013年10获得宽带资本、经纬创投等多家机构的第二轮6000万元人民币投资。
- Everstring:第三期项目。商业智能及商业信息服务提供商,通过对动态新闻的跟踪、识别,帮助目标客户了解商业信息。于2013年初获得真格基金领投,红杉资本、IDG、华岩资本等共同参与的数百万美元天使投资。
Google X(无对外访问页面,哈哈~)
基本信息
- 部门:独立而又神秘的部门,掌握信息的都是Google的高层。Google雄厚的资金支持让X可以调动足够多的资源,安心做好产品,而没有盈利的压力。
- 人员:Astro Teller:现任Google X负责人。曾任Stanford老师,因BodyMedia(可穿戴)而知名,Cerebellum Capital前CEO。Sergey Brin:现任Google X督导,谷歌联合创始人。
Sebastian Thrun:现任机器人项目领导。曾任Stanford计算机科学和电气工程全职教授,于2011年离开Stanford加入Google研究Google driverless car system,2012年创立Udacity(在线教育)。Johnny Chung Lee:现任物联网项目领导。人机交互PH.D.,因Kinect而知名,曾经是Microsoft Kinect team的核心成员,工作2年半,于2011年加入Google X。
- 时间:2010年建立,2011年6月2日对外公布。
- 位置: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。有两处办公室,Logistics部门在Mountain View campus,Robotics Lab办公地点神秘。
关注领域:无人驾驶车、机器人、物联网
“这些项目对谷歌未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” ——Astro Teller
Google认为单做软件是无法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的,推动技术的发展就要打破屏幕的局限。这些项目看似不务正业,但对Google的主要业务也是有益的。比如,诞生在实验室的机器人可以代替摄影师帮助 Google完成收集世界地图信息的重任,无人驾驶中的汽车导航和信息技术也会用作商业用途。
经典案例
- Project Glass:目标是取代智能手机的体验,让用户不用动手便可以拨打电话、拍照、浏览网页、并获取相关信息。它还希望去开启无所不在的计算,让人们可以从桌面计算机的束缚当中脱离出来。
- Google Driverless Car:自动驾驶技术虽然是热潮,但这属于汽车研发中的核心技术,全球各大厂商都在试图推出自家的自动驾驶系统,基本没有与Google合作的意向。即便Google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做得再好,充其量也只能是个顾问的角色。
- Open Automotive Alliance(OAA):联盟成员:Google、奥迪、通用、本田、现代和Nvidia。Google是操作系统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。奥迪、通用、本田和现代,是硬件平台提供商。Nvidia是供应链代表,负责提供处理器芯片,稍后很可能还会有来自显示屏、主板、内存、摄像头甚至锂电池行业的厂商加入。实际上,Google是想通过建立一个联盟,来宣告和确立自己在汽车工业中的地位。据OAA透露,第一批集成Android功能的车型将在2014年底问世。
- Project Loon:2013年6月在新西兰放出30只进行试验。通过气球向偏远地区传输互联网信号,可以在同温层(飞机飞行高度的2倍)停留100天左右,外层由聚乙烯塑料布制成,太阳能电池板供电。覆盖面积:直径40km,速度:3G网络的速度。
- 智能隐形眼镜:能够测量佩带者眼泪当中的血糖水平,并将数据持续发送到配套设备当中。目前还在寻找这方面的合作伙伴,将产品推向市场。
- Google Barge:载重量:2164吨、长:76.1米、宽:22米、高:4.9 米。谷歌新技术的互动空间,建造它们的目的是为了向大家提供一个互动场所,在这里人们可以学习到新技术。
特点
Google X需要热爱创造并不惧失败的人才,250名雇员中有巡山员、雕刻家、心理学家和技工,更有两次荣获学术贡献奖的科学家,他们看重的是术业有专攻。
方法论
Google X的概念虽然很疯狂,但是必须接受缜密的考验。分为以下5个步骤:
- 问题确认、点子升级、结论验证、样板制作、产品发布。
- X有一个特殊的团队:Rapid Evaluation Team,他们会用极端的办法挑战项目团队。成员一般会有3~4个人,除了DeVaul,Mitch Hein和richDan Piponi外,Teller偶尔也会参与其中。Richard DeVaul:Rapid Evaluation Team的leader, Project Loon的首席技术架构,曾经是苹果的高级原型设计。richDan Piponi:英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,他被认为X实验室里最聪明的人之一。Mitch Hein:对比性研究专家,年轻的设计大牛。
- 讨论的重点,集中在问题的范畴、解决之后的影响以及技术上的风险。然后,他们会从项目的社会影响做评估,确保设计出的产品在可用性和易用性上得到保障。在Rapid Eval团队里,一旦认为这些困难长期来看可以克服,而且技术上也可以保证现有设备的运行,他们就会让Mitch Hein和richDan Piponi几天之内建造一个简陋的原型机,通过对原型机的再次评估,这个项目通常就进入正式实施阶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