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业、曲线与故事

早期团队为什么需要孵化器?

早期团队为什么需要孵化器?我们从真实的案例讲起。很多创业团队在注册完公司后,莫名会接到N多各种主题的电话。基本目的,均是希望企业负责人花冤枉钱。大概名目有:财务代理、网站建设及推广、税务培训材料、商标注册、ISO认证、会务会议邀请、荣誉评选、冒充熟人、各种理由威胁恐吓...

案例1:税务培训材料

“喂,是XXX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蔡YY吗?” “是,您是?” “我是XX区税务局XX处的副主任ZZZ。” “哦,你好。” “你们公司刚注册,还没有走完税务流程。我们是主管税务培训的,每个月会在XX举办一次税务培训,最近一次的时间是D月D号。培训一共3天时间,费用4000元。完成培训后,会发放税务机一台。” “哦,好的。” “我们明天会有专门的同事上门,寄送培训资料给你。你准备好4000元的现金,我们现场会开收据给你。” “哦,这样的~” “明天会有同事电话联系你,请保持手机畅通~”

后记:在上门寄送所谓的一堆培训材料,并收取费用后。拨打手机再无人接听...

案例2:会务会议邀请

“喂,是XXX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笪Y吗?” “是,您是?” “我是XX区税务局ZZZ。” “哦,你好。” “你们公司刚注册完,我们X月X日在浦东国际会议中心有一个面向初创企业的推广活动。” “哦,好。” “需要你们的详细信息,包括:公司名称、法人、经营范围、联系电话、车牌号。” “哦,这样啊~”

后记:然后...就没有然后了...

点评

遇到类似电话,我们建议负责人记住,多方咨询正规渠道来判断真伪,虽然绝大部分都是骗人的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 1、直接挂断 2、告知打错,挂断 3、骂她娘后拉黑 4、引诱对方上钩后报警 5、无聊时可以和他闲聊,逗他玩(反正又不是你出话费)

P.S:措施3/4/5非常靠谱,我们强烈推荐...


举以上的例子,只是想说明创业团队在公司完成注册之后,在非核心业务之外就会开始遇到一系列的问题。孵化器在团队非核心业务(也就是通用性问题)上可以给到咨询和帮助。

此外,在核心业务上,早期创业团队也总有一些短板。我们认为,早期创业项目的核心短板在:团队不平衡性(或者说不完整性)。

  • 缺乏核心人员:最好的配置是产品、运营和推广各一人。但是在早期,产品可能需要同时负责PM、开发和设计所有的事情。如果合伙人更少的话,产品还需要兼顾运营的工作。早期项目在没有融到外部资金,也没有产品和品牌影响力的情况下,创始人必须有身兼多职的能力。
  • 缺乏外围人员:包括优秀的法务、财务、导师、合作伙伴资源。这些工作和资源是必须的,但优先级并不高。

孵化器在提供办公场地之外,一般都会配套一些基础服务。公司注册是基础。此外,一般也会主办一些类似Hackathon的开发活动,或者支持一些合作活动。我们也是所有团队项目的半个HR,帮助团队筛选优秀渠道,招聘新成员。另外,我们也是早期项目的天使用户,帮助产品进行测试。

接下来,我们看下孵化器提供的基础服务以及核心服务,以及每项服务针对创业团队可能的短板。

  • 联合办公场地:团队的安全性,特别是团队在一起工作时的士气
  • 投资资金主要用于招聘和推广。补齐团队缺失的人员、产品推广、用户获取。
  • 导师对接:导师的历史经历和人脉关系,可以补足团队经验不足的问题。
  • 上下游合作伙伴推荐:是整个团队在产业链上的延伸
  • 科技媒体:适时的产品报道,帮助建立品牌影响力,获取用户
  • 财务/法律:早期项目一般都没有全职的财务和法务。

问题一:早期创业团队为什么需要孵化器?

或者换句话说,孵化器到底为早期团队提供什么核心服务?

定位
  • 客户:我们的目标客户是早期互联网创业团队。我们定义的早期,是指团队3-5人,产品处在开发或测试阶段。
  • 排除:首先,孵化器只能服务于轻资产行业。传统行业(重装备、医药等)是无法被所谓“孵化”出来的。另外,我们孵化器服务的是最早期的创业团队。如果项目已经比较成熟,团队也已经比较完整,已经具备独立发展的能力,孵化器所能提供的帮助就非常有限了。
吐槽

我们经常听到投资人提到:"我们投的是人…。"让我们反思一下这个结论,面对没有利润、没有收入、没有商业模式、没有用户,甚至还没有产品的创业项目。除了团队之外,似乎也没有什么其他可以当做投资标准的了。“投人”只是一个被动的结果而已。

以上,我们确定了孵化器的目标客户,以及投资人对于最早期创业项目的投资标准。接下去,我们再看下早期项目的短板到底在哪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