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业、曲线与故事

第一章:梦想:不要说你懂YC

梦想

I【上市公司】未来的可能

孵化器是有可能做成上市公司的,之前有一些案例。 【上市公司】未来的可能

之前已上市(尝试上市)的孵化器,都是以打包被投企业资产的方式区别只是投资资金的来源,是来自于政府(Maayan Ventures)或者来自于市场化基金(Idealab、Rocket Internet)。

II【重新思考国外孵化器】案例分析

【重新思考国外孵化器】案例分析

  • 重新思考Y-Combinator:YC以自己实际的经验,证明了场地和投资不是孵化器的核心。YC的核心在于强大的校友会资源,以及连接投资项目和导师资源的有效机制“Office Hour”。
  • 重新思考500Startups:孵化器的创始人背景、经验和知识结构,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孵化器最终的投资风格。Dave McClure的经历和背景,决定了500Startups偏向于投资所谓“离钱近”的项目。Paul Graham的经历和背景,决定了YC偏向于投资偏“Geek”的项目。
  • 重新思考Plug&Play:孵化器的扩张方式有两种:1、场地扩张,2、服务扩张。场地扩张:包括在美国不同城市,以及全球多地开办实体店。服务扩张:包括与大众汽车、Bitcoin、零售商、学校等合作孵化计划。
  • 重新思考Rocket Internet:利用地域和时间差这两个因素,快速复制在美国本土已经经过验证的产品和商业模式。
III【重新思考】
  • 重新思考场地:在孵化器的日常服务中,场地将是首先被弱化的服务。为创业团队提供稳定、安全、合适的办公场地仍然是非常有必要的。但在未来将会只是孵化器的基础服务之一。
  • 重新思考投资:在孵化器的日常服务中,投资将是第二被弱化的服务。与十年前不同,随着更多风险投资基金进入市场,我们进入一个反向的创业项目挑选投资人的时代。强大的品牌背书和实际有效的投后服务是所有VC在这个所谓的投资泡沫时代体现差异化的方法。
  • 重新思考服务:在孵化器的日常服务中,服务将被逐渐引起重视。创业项目缺的是真正及时和有效的服务。无法被量化的东西往往容易被低估,孵化服务就是其中之一。但是仍然不能掩盖优秀孵化服务的价值。
  • 重新思考瓶颈:孵化器的瓶颈不在场地和投资,而在于服务。服务的背后是人,优秀的人事很难复制的,导致了提供优秀服务这件事情很难快速扩张。
IV【孵化器2015趋势】

【孵化器2015趋势

对于所有孵化器的发展阶段:

  • 前期:对于孵化器的定位和差异没有明确的意识。
  • 中期:期待做大而全的综合孵化器,包含场地、服务和投资。
  • 后期:市场化的操作,在垂直领域细分的孵化器和服务将会出现,并且体现出优势。

对于孵化器在2015年的发展趋势:

  • 趋势1:结构上,单一背景的孵化器将逐渐弱化,多方背景的孵化器将逐渐凸显出优势。
  • 趋势2:经历了早期荒蛮和中期的泡沫。现在的孵化器到了差异化的时代,如何体现差异化是今后的重点,所以以专注细分领域为标签的孵化器将更有优势。
  • 趋势3:孵化器将越来越向创业公司靠拢,更加市场化的孵化器才能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,运营效率也更高效。孵化器发展的市场化势不可挡。

没有“银弹” 孵化器本质上是地产、投资和咨询的结合体。我们始终在努力,追求以更高效的方法为创业团队提供及时和有效的服务。孵化器如何做成上市公司,业界有先例,但是我们也没有答案,也不觉得存在“银弹“。不确定性(没有标准答案),是创业和投资之所以艰难而又好玩的原因。如果未来有人能够给出答案,那也一定是我们。

V【光荣与梦想】

C2C指的是Copy to China,这里我们不想讨论C2C的好坏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,国内很少有原创的产品,大部分的产品都有所谓的国外偶像。社交类是Facebook,通讯类是Line,终端消费品是Apple,P2P是Lendiing Club,问答类是Quora,点评类是Yelp。

国内的孵化器,心目中的榜样大多只有一家:美国的Y Combinator。在从各方面拿到办公场地和投资基金之后,对外号称要做中国的YC。如果把孵化器当做一家纯粹的创业公司,把YC作为榜样,是所有梦想的开始。

在Paul Graham提出的著名的Startup Curve(创业曲线)上,大部分的创业公司在产品发布,并且第一次被媒体报道之后,都会迎来第一波所谓的'高峰',大量的投资人和用户会陆续涌来。

孵化器也是如此,在场地和投资都准备好之后,会有一个正式的开业仪式。和所有第一次做产品的创业团队一样,大家都认为我们的场地和投资都准备好了,接下去我们的客户(创业公司)就会自然地过来。这是一切梦想的开始,但是区别是,在做完美梦之后,接下去的可能就是噩梦...